作者的话:
大家好,我是Shady。最早的当编辑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写一本小说。随着写字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了。很多人说现在球鞋文化中文字已经死了,再或是已经走向没落。但我始终认为,文字依旧是一种能让人们获得力量、得到共鸣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这也是我决定在现在要开始写下这篇小说的原因。
在讨论《最后的球鞋路》英文名字的时候,编辑部的vv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Smith》。他说Smith是外国人中最常见的英文名字,每个人都可以是Smith。而这也是我为《最后的球鞋路》这部作品定下的基调。我希望主人公余一会代表着每一个人的经历,成为每一个喜爱球鞋的人或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缩影。而每一个人也可能都曾是那个面对着挫折与抉择的余一。
《最后的球鞋路》将在之后的每周日更新1-2章,希望各位喜欢,也希望大家也可以与我一起讨论内容。
感谢。
第一章:《余一》
余一从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的地步。像许多即将面临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一样,余一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道关卡——如何顺利毕业。
余一就读的九京市新闻学院是位于市南郊的二类本科院校,按照九京市直辖市的级别来看,考上当地二本的无非三类学生:外地托关系来的富人孩子,不想再复读一年的寒门优等生,还有就是像余一这样的,平平无奇,高不成低不就的本地学生。
如果要放在今天之前,余一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怎么毕业这件事情。之前篮球队里的学长告诉他,只要和工作单位签下三方协议,为了保障就业率,毕业这件事情学校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早在大三下半学期余一就找到了一家当地的出版社实习。一天30块的实习补贴,工作也不大累——除了校稿等基础工作之外,在出版社的工作多是拿拿快递,再或是给屋里前辈们的茶杯里续续热水。
老编辑们跟他说,出版社都是论资排辈的,平时选选稿子,整整流程,一年又一年过得也不算慢。
可在今天余一拿着三方合同找到出版社的时候,人力部们的王姐却和他讲,三方协议可以签,但是拿不到毕业证依旧没有办法入职。那时余一感觉自己变成了一颗被来回踢的皮球,陷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死循环。
其实余一从不觉得在熬日子的出版社里工作就是他的梦想,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从小他就是这样的人,临近大学毕业,这种不知所措的迷茫感更严重了。
下午下班余一回到宿舍,看着还在屋里吃着薯片看着美剧的莱莱,心里突然有了一些宽慰。余一的宿舍里一共四个人,他与心宽体胖的莱莱关系最好。剩下的两位倒不是说不好,只不过是生活中没什么太大交集。
宿舍爱踢球的李铭家里有个水产还是什么的家族产业,为人大大咧咧的有点没心没肺,从不担心自己之后的日子。他平时总爱和足球队的人在一起,除了睡觉基本不会在宿舍出现。大四修够学分确保能拿到毕业证后,他早早的就回家帮忙了。
剩下的那个叫周杨,大一来了待了半个学期就出国了,至于是美国英国再或是哪里开始也没人知道,之后也没人关心了。
按莱莱的话说:「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不是一路人。」莱莱大名叫周徐莱,一开始他让别人叫他徐莱,后来大家觉得莱莱比较顺口,就这么叫下去了。
四年来,余一和莱莱待在宿舍的时间最长,除了爱好都有些相似之外,他们两个的原生家庭也有些共通,譬如他们都有一个爱酗酒的爸爸与一个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妈妈。除了春节或是国庆,他俩都很少回家,这个不到20平米的小小宿舍,成为了他们两个人的乌托邦。
莱莱听到余一回来没什么太大的反应,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边咀嚼着薯片边说到:「噢,你回来了啊。」余一闷哼了一声没多说话,三方协议的事情弄得他脑袋还是木木的。
「嗯...和你说个事儿,今天班主任今天在群里说,学分不够的要抓紧补了。不然只能延期毕业了。」莱莱接着不紧不慢的说到。
余一之前算了下,他目前还差着15个学分,现在还有两个月毕业。但问题是,其中5个学分的课并不是上半年的课程,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最快也要在今年年底拿到毕业证。
余一骂了句脏话后打开了电脑,他想打一把LOL或者干点什么其他的事情来分散一下注意力。但用了四年的戴尔笔记本电脑又因为散热问题无法正常开机,随后余一突然一把把电脑扣上,又狠狠的用拳头砸了一下。
其实余一一直是一个善于隐藏自己情绪的人。当有陌生人的时候更是。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情再或是行为来表现出来。但今天他真有些按不住的无名火。更何况这是在他自己的宿舍里。
「哥哥哥,大哥了,电脑砸坏了你哪儿有钱换新的?」边上的莱莱起初也是吓了一跳,但随后他把自己手里吃了还剩半包的薯片递了过来,并且和余一开起了玩笑。
从始至终余一都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许他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他都不大愿意承认。从三年前踏入南郊迈进这所学校的时候,他就暗暗发誓要好好完成课业,之后找个体面的工作。
大一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上课少有缺席,学分基本都修到了。但大二开始,他慢慢的被侵蚀与同化了。
和隔壁宿舍通宵玩了几次游戏后,余一慢慢放弃了上午的课程;尝试了几次逃课后,他每天下午早早的就会出现在学校的篮球场。那时余一觉得自己活得很潇洒,同时他觉得大学的课业仍是刻板与教条的。
大三那年篮球队聚餐,一群喝多的年轻人在大谈理想——大四学长告诉他,自己马上要去一家有名的公关公司上班了,没准以后能见到不少明星;大二的学弟和他讲,他正在学拍视频剪视频,希望以后在找工作上能成为加分项。
「我又能干什么呢?」当时这个问题就在余一心里闪过,现在他再一次被自己逼问住了。不同的是,之前他可以通过酒桌上的啤酒与朦胧的醉意来掩盖自己的尴尬与慌乱,但在现在,他已经无路可逃了。
余一打开了自己的衣柜,里面只有几件衣服,但整整齐齐的码着小十个鞋盒。2011年前后,球鞋彻底在国内火了起来,同很多人一样,那年上大二的余一也开始把买鞋子当做自己的爱好。
起初他只觉得收集球鞋是一件挺酷的事情,这成为了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谈资。因为每当他同别人讲起自己收集球鞋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些会唱歌、会跳街舞、会弹吉他的等等有着着一技之长的人一样,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标签」。
虽然余一对课业一直保持着消极的态度,但对于球鞋这件事情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在淘淘网上一个一个的输着Air Jordan正代的名字,逐一搜索,以这种方式慢慢认齐了近30代鞋子。他每天都会浏览球鞋论坛,看着那些大佬的科普文,渐渐学到了什么叫做PE什么叫Sample。
当然,家里不会有人支持他这项不入流的爱好,所以余一买鞋的钱都是自己干着兼职一笔一笔赚来的——发传单、发调查问卷、再或是在西餐厅的后厨帮忙。虽然有时候过得挺累的,但余一觉得大小正好的鞋盒里藏着自己的太多东西——成就感、满足感,再或是虚荣。
「但在现在,这些鞋子又能给我什么?」余一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并不是因为在边上还在吃着薯片的莱莱,而是他仍不愿意面对现实。
这时余一的电话响了,他看了眼是妈妈打来的,没有犹豫就接了起来。余一的母亲何丽是个坚强的女人,同时还伴着与坚强一般强硬的固执。她与余一父亲的婚姻并不幸福。
余金强是这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这是余一始终不变的看法。自小以来,余一对余金强的记忆便是一身的酒气,语无伦次的咒骂,再或是动不动就对自己拳脚相加。
余一的母亲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小时候余一偶尔会看到母亲一个人留着眼泪,而从不知何时起,余一也成为了母亲所有希望的寄托。
「怎么样儿子,什么时候回家?我去接你吧。」何丽的声音很平静,但其中又夹杂了些期待。「您别来了,等这两天答辩完了我就回去了。」余一从没告诉母亲自己毕不了业的事情。
「你那么多东西怎么拿?到时我还是接你一趟吧。」余一很了解他母亲,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基本很难有改变的余地。所以他很自然的挪开了话题。「您别来了,咱也没车。到时候我搭隔壁同学的车就行,离咱家不远。他呢?他干什么呢?」
「他」是余一和何丽之间对于余金强的代称。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的交流间开始不再出现「我爸」或者「你爸」这样的称呼了。
「他啊,刚喝完,睡觉呢。」何丽习以为常的答道。余金强是九京某个食品公司的夜班司机,所以下午五点在家睡觉并不算稀奇。「您俩最近挺好的?」余一不太相信他们俩个在家会相安无事。当然,何丽也没让他失望。
第二章:《后路》
「别提了,前两天他休息,去小区门口你张爷爷小饭馆的门口喝酒。老头养了几条小黑狗你知道吧?有只小狗看他正吃饭呢,就往他脚边凑。他喝多了一脚把小狗踹飞了,后来觉得不解气,又过去把小狗举起来往地上砸。」何丽平静的说着这些,就像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了。
「张爷爷呢?没和他急了?」余一听闻心里有些不舒服,他不明白那只狗究竟怎么招惹他了,居然要把它摔死。「老头气的差点晕过去,后来你张叔来了,把老头接回家了。最后我赔了他们家几百块钱,给老头赔了半天不是。」
余一听完暗暗攥了攥拳头,在他的印象里,余金强在外面惹事何丽擦屁股的事情不止一次了。这次更让他生气的是他觉得余金强已经被酒精浸泡的没有人性了。余一一直都很诧异为什么妈妈从没和余金强提过离婚,何丽总是和他说,离婚了咱俩住哪儿?凑合过吧,等你有钱了,给妈买大房子。
房子有神奇的功效,它是一家人的栖息之所,也成为了即将分崩离析家庭的粘合剂。本来对余一而言,他的人生剧本会是顺利读完大学,找个体面的工作,挣些钱。这样他可以风风光光的把妈妈接走,让她过上些舒心日子。但对于一个大学都毕不了业的废物来说,什么都是空谈。
挂了电话后,余一在座位上抽着烟。伴着缭绕的烟雾与薯片咀嚼的声音,他觉得脑子里所有的思绪都被抽空了。最后在莱莱的劝说下,他们决打算一起去门口的清真馆子吃个炒面片。
「怎么着也得吃饭,对吧?」等着上菜的空闲,莱莱劝着余一。「过两天我问问我们那有没有兼职的岗位,你能先干干。挣点是点吧,这不还两个月呢吗?给自己找点事儿干。」
别看莱莱白白胖胖的也不打球,他应该是余一认识的人中最懂NBA的了。莱莱现在在某个门户网站的体育内容版块做实习编辑,没有大问题的话,毕业应该就去那边上班了。
「别闹了哥,你那活儿我干不了。」余一一边玩着手里的一次性筷子塑料纸一边答到。「第一我也不会写字,第二NBA我现在也没那么关注了,去你那里能干什么。而且你们应该也不会要大学都没毕业的吧。」
莱莱笑了笑没说话,随后起身去冰柜拿饮料了。这时候饭馆的门被推开了,一胖一瘦两个大个子走了进来。
胖的叫王宇飞,瘦的叫刘尧。他俩是广告系的大三学生,都喜欢打球,平时没少和余一他们一起泡在球场上。
「吃着呢余哥,忙啥呢最近,也不打球了我看。」王宇飞进门一拐弯就看见了余一。「嗨,别提了,最近实习忙,这不马上转正了么,每天都往公司跑。」余一没想和他们多聊,显然他现在没什么心情。
「嘿,尧啊,你看看咱?...